山西平阳木板年画

image.png

平阳民间木版年画是集题材、线条、色彩与木版雕刻为一体的传统美术作品.产地主要分布在平阳(今临汾)、浮山、绛州(今绛县)等地。因临汾古称“平阳”,《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平阳民间木版年画为年画的“始祖”,《中国版画史》称“版画之头,平阳启之”。


平阳木版年画历史


平阳处于黄河东侧,有大量质地细密的木材可供雕版使用,同时此地出产的“平阳麻纸”更是名满天下。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考古发掘结果,都证明了“尧都平阳”,早在四千多年之前,这里就出现了先民的身影。西周时期桐叶封唐在此,春秋晋国都城也在此,赵衰、狐偃两位名臣也俱是平阳人士。悠久浓厚的历史土壤滋养了无数的历史传说,而这些历史传说故事也为平阳木版年画输送了题材。


宋取代后周,平阳就成为了当时宋朝的印刷中心,雕版印刷业十分兴盛。在印刷官方刻书的同时,平阳的民间艺人也会印刷一些年画来满足日常需求,平阳木版年画就在此时萌芽了。

image.png

元代高度繁荣的戏曲文化再度为平阳木版年画注入新的题材。山西是戏曲之乡,在这里人人爱听戏,能买上一张印着戏曲故事的年画挂在家里就和前些年的明星海报一样,在当时是再时髦不过的事情了,旺盛的需求也促进了年画行业的兴盛。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平阳府洪洞县发生的移民搬迁也是年画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年画普查中发现,国内一些年画产地早期的年画艺人大多都是明清移民时期,从洪洞、襄汾等地迁过去的。所以说,全国各地木版年画都同根同源,而平阳木版年画则是全国各地年画的老祖先。


临汾,史称平阳,平阳木版年画始于隋唐,扩于五代,兴于宋金,盛于元明。《中国版画史》称“版画之头,平阳启之。”明清时期被称为平阳木版年画的“黄金时代”。据史料记载:临汾、襄汾、洪洞、曲沃、霍州、新绛、稷山、河津等地当时有大小年画作坊百余户,每年印刷发行木版年画共计1亿张左右,繁盛程度非同小可。


平阳木版年画开始于隋唐时期,兴于宋金,盛于元明,明清时期为年画的“黄金时代”。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木版雕刻,二是染色套色,三是印刷。在绘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是雕版印刷。还有一些是手绘的。由于木刻年画通常在新年或节日期间张贴使用,其主题以喜庆吉祥为主,内容以民俗、神话、传说、花卉、鱼、虫、动物等为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受自然现象、客观事物、事物的束缚,而是运用集中概括、浪漫表现、技法,注重人物形象生动、象征性、画面完整、题材突出、造型夸张、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明快,给人以豪放、洒脱的感觉,装饰性强。

image.png

平阳的版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祈求丰收、平安和好运的愿望,堪称民俗,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


平阳木版年画的题材大都以民情风俗、神话传说、花卉人物、鱼虫鸟兽为内容。由于木版年画一般是在过年或喜庆节日时张贴使用,因此,内容以欢乐、吉祥为主,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幅年画都是一个故事,在没有太多娱乐生活的过去,年画就充当了“电视机”的作用:大人们可以一张一张给孩子们讲年画背后的传说故事,孩子们从这小小的年画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能量。

image.png

木版年画的创作者,很多都是当地的农民,在农作闲暇之余,用一把刀雕刻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可以说,木版年画是草根文化的表达。不过,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上,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延伸,平阳木版年画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人物传神,造型夸张、形象生动,在画面布局上不受客观现实的局限,颇具中国水墨画的内涵精髓。这样的画作,传神的不仅仅是人物外貌,更重要的是人物内在的魂,豪放、健康、洒脱、乐观,这是当地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在。



文章关键词: 平阳木板年画,平阳民间木版年画
1.【家乡美味】稿件为注册会员提供。家乡美味网仅负责提供存储服务。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本网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