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石景山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全国各风味菜技师多汇于此,北京菜由地方菜、清真菜、宫廷菜、官府菜等融会而成,口味浓厚清鲜,质感多样,菜品繁多,四季分明。独特的烹调技法,以爆、炒、熘、烤、涮、焖、蒸、氽、煮见长,菜肴原料天南地北,山珍海味、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北京菜,简称京菜,又称京帮菜,是北京地区的传统菜系,它是以北方菜为基础,兼收了宫廷菜、鲁菜、官府菜等其他菜系,而誉满天下的北京烤鸭,便是北京最有名的代表菜。那么北京名菜还有哪些呢?京帮菜代表菜有哪些呢?下面家乡美味就给大家介绍北京的十大名菜,领略舌尖上的北京。
一、北京烤鸭
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食品。其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相传,烤鸭之美,是源于名贵品种的北京鸭,它是当今世界最优质的一种肉食鸭。据说,这一特种纯北京鸭的饲养,约起于千年前左右,是因辽金元之历代帝王游猎,偶获此纯白野鸭种,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下来,才得此优良纯种,并培育成今之名贵的肉食鸭种。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鸭,故名“填鸭”。不仅如此,北京鸭曾在百年以前传至欧美,经繁育一鸣惊人。因而,作为优质品种的北京鸭,成为世界名贵鸭种来源已久。
烤鸭选用北京填鸭,在其养到四斤左右,强制喂食,经六七十天的填喂,体重即可达3公斤,且具有体躯肥壮,皮薄脯大的特点,特别适于烤炙。北京鸭最初是饲养在玉泉山水纱的河流中,入冬不冻,喝的是矿泉水,吃得是矿泉鱼虾和水草。
二、涮羊肉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元代,兴起于清代,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门外正阳楼开业,是汉民馆出售涮羊肉的首创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使这一美味更加驰名。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蒙古族,在北京最为出名。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尽人皆知。因为这道佳肴吃法简便、味道鲜美,所以深受欢迎。又因老北京用铜锅烹饪羊肉为主固亦称”吃锅子“”涮大羊“。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厨师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种佐料,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前说:“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就成了宫廷佳肴。
三、老北京烤肉
老北京烤肉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制作原料有料酒、白糖、盐等。传统的炙子烤肉需要把牛羊肉切成薄片,用料汁浸透,加上大量的葱,洋葱在铁炙子烤熟。牛肉要选用最嫩的里脊,俗称和尚条、黄瓜条;放入葱丝和香菜后,炒匀即迅速出锅,不要时间过长;吃的时候,配上黄瓜、糖蒜、白萝卜,味道更好。
四、黄焖鱼翅
谭家菜是北京地区官府菜中的代表,谭家菜素有“食界无口不夸谭”的美誉。在所有谭家菜的头菜中,清汤燕窝和黄焖鱼翅这两道菜为珍宝中的明珠;黄焖鱼翅为谭家菜一等代表菜,居各鱼翅菜之首,也是北京名菜之一。据说中国名画家张大千常差人乘飞机到北京买刚出锅的某道谭家菜带回南京享用,这故事里的某道菜指的就是谭家的黄焖鱼翅。在谭家菜十多种手法的鱼翅烹饪中,用色泽金黄、汤味醇厚、香气扑鼻的浓汤做出来的黄焖鱼翅力压群雄,是此中的翘楚。
五、京酱肉丝
京酱肉丝是北京市的一道著名石景山小吃,属于北京菜;该菜品在制作时选用猪瘦肉为主料,辅以甜面酱、葱、姜及其它石景山调料,用北方特有烹调技法“六爆”之一的“酱爆”烹制而成。成菜后,咸甜适中,酱香浓郁,风味独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紫禁城东北方约4里地的一个大杂院里,有一个原籍东北的陈老汉,和孙子相依为命,靠做豆腐维生。
有一次,陈老汉把猪肉挑出瘦的,切成很薄的片,下锅炒并放豆酱炒好,没有面饼还有点豆腐皮,切成方块,照猫画虎就做好了“烤鸭”,孙子用豆腐皮卷着大葱和“烤鸭”吃的那香就别提有多么高兴了,爷俩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春节。
孙子长大后,到全聚德学徒,成了一名水平不错的厨子,烤鸭也是常吃了,却总体会不到第一次吃烤鸭的感受。后来,经过陈老汉的指点,他孙子对菜品不断改进,才有了现今酱香浓郁,肉丝细嫩的京酱肉丝。
六、北京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是一道闻名中外的特色石景山传统名菜。鲁菜、川菜、贵州菜中都有收录,本来叫油爆鸡丁,因它为清代山东巡抚丁宝桢首创,丁又曾被封为“太子少保”(又称“宫保”),故人们便将此菜冠以丁的封号,改称“宫保鸡丁”。后丁宝桢任四川总督,将此菜带入四川成都,经四川厨师的加工改造,其做法更加讲究,品质更为精良。后被四川的官员作为贡菜献给皇帝,发展成为御用的名菜,此道菜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
七、抓炒鱼片
抓炒鱼片是一道传统的名菜,属于北京菜。此菜色泽金黄,外脆里嫩,明油亮芡,人口香脆,外挂粘汁,无骨无刺,有酸、甜、咸、鲜之味。关于“抓炒鱼片”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用膳时,在面前的许多道菜里,独独挑中一盘金黄油亮的炒鱼片,觉份外好吃。她把御膳厨王玉山叫到跟前,问他叫什么菜,王急中生智,回答曰“抓炒鱼片”。从此“抓炒鱼片”一菜便成为御膳必备之菜。后来王玉山又相继研究出“抓炒里脊”,“抓炒虾仁”,“抓炒腰花”,与“抓炒鱼片”一起合称“四大抓”王玉山也因此被人称为“抓炒鱼片”。
八、北京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原是山东省胶东半岛烟台和青岛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鲁菜系,该菜品从山东源入,以水发海参和大葱为主料,海参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葱香味醇,营养丰富,滋肺补肾。葱烧海参从山东传入北京后,北京丰泽园饭庄老一代名厨王世珍对其进行了改革,他针对海参天性浓重的特点,采取了“以浓攻浓”的做法,以浓汁、浓味入其里,浓色表其外,达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2018年,北京葱烧海参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世界发布'中国菜’活动暨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中北京榜名单,被评为“中国菜”北京十大经典名菜。
九、北京三不粘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制成的。它不仅色彩金黄,味道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也正是它为什么叫“三不粘”的缘由。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到江南巡察民情,路过安阳,提出来要品尝安阳的风味石景山美食,乾隆吃了这道菜肴之后,见这道菜肴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就当即下了圣旨,让县令把此菜肴的制作方法给了皇宫里的御膳房,成为北京宫廷御用菜,后来由宫廷传入北京民间,成为北京一道名菜。“三不粘”这道菜肴做得最好的大概要数北京的同和居饭店了,他们烹制的“三不粘”色质纯美,香甜宜人,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世界发布'中国菜’活动暨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中北京榜名单,被评为“中国菜”北京十大经典名菜。
传说清光绪年间,在皇宫有一位深得慈禧太后赏识的御厨,但此人野心很大,一心想做官。有一天他给慈禧准备了一桌菜,每道菜的菜名都表明了他想戴官出宫,慈禧太后明白了他的想法,一心想要举荐他,就让他做了一道拿手好菜,命人送给皇上,皇上品尝过后并未觉得好吃,这时皇上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说民间有一个神厨,菜做得非常好,皇上听后,便出宫去品尝,品尝后觉得手艺果然名不虚传。回宫后就举荐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本身就偏爱美食,听说民间有这样的神厨不太相信,难道深宫的御厨竟然不如一个民间的厨子,便让人招他进宫,和御厨一比高低。厨子进宫后和御厨比赛,几道菜过后两人不分高低,慈禧心生一计说:“我想吃,看着焦黄,入口爽滑;不用嚼就能咽的食物。”这下可难坏了御厨,民间神厨灵机一动,回到厨房拿来鸡蛋,取出蛋黄再加上绿豆粉和糖用油在锅里煸炒,半个时辰后将这道菜端到慈禧太后面前,慈禧太后看着金黄色的面饼,喜出望外,正是她想象中的美食,品尝后,顿时感觉香甜可口、柔韧爽滑,真是不用嚼就可以下咽的美味。慈禧大悦,便问这道菜的名字,厨子便说这是我们家乡的一道菜,因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所以取名叫“三不粘”。慈禧便问厨子来自哪里,厨子告知慈禧太后俺来自“河南安阳”,在京城做厨谋生,慈禧就此把厨子招进宫做了御厨。从此,三不沾的名气从安阳传到了全国。
十、砂锅白肉
砂锅白肉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是北京著名的菜肴,属于京帮菜,制作原料主要有五花肉或后臀肉,酸菜,粉丝等,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砂锅白肉比白煮肉有滋味得多,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加入了酸菜,不但改善了口味,更改善了口感,因为酸菜的酸味很好地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腻感。砂锅白肉所用的肉,一定要是肥瘦相间的硬肋五花肉,这样煮出的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有肉香够滋润。
文章关键词: 北京菜,北京名菜,北京十大名菜,京菜,京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