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竹刻是我国上海工艺品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竹,质地坚韧,高大挺拔,色体优雅,与玉一样,自古以来,文人们一直称它有高尚的德性。
嘉定竹刻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集书、画、诗、文、印于一体。嘉定派的创始人朱鹤原是一位善于诗文书画的人,他在制作中能以笔法运刀法,勇于创新,为他人所不及。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虫、禽鸟,刀法精湛,无不精妙绝伦,具有新鲜灵动之感。后来,嘉定竹刻名家辈出并盛极一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竹刻在中国由来已久。竹刻又称竹雕,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类的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上海工艺品。
竹,质地坚韧,身干挺拔,色体优雅,与玉一样,自古以来,文人们一直称它有高尚的德性。早在公元前一千余年,竹就成为古代诗人吟颂的题材,《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名句。
嘉定竹刻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产生了130多位有影响的竹刻艺术家。创始人为朱鹤,他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将竹刻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雕刻艺术。嘉定竹刻的形制多适合文人口味,其品种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笔筒、香筒(薰)、臂搁、插屏、抱对等,也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兽等。其技法包括浅刻、深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刻等十余种,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原创性,审美价值远远超过实用价值。
嘉定竹人以刀为工具,将书、画、诗、文、印诸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嘉定竹刻技法有圆雕、浮雕、薄地阳文、阴刻、留青等。"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嘉定竹刻名家辈出,技法更趋新颖。他们与晚明刻竹名家一样,大都精于书画,并遵循应物造型,随类赋色的艺术法则,大多数作品达到极物之体、尽物之神、得物之趣的境地。清乾隆年间以来,嘉定竹刻流派纷呈。或以工细见长,或以秀媚清雅为主,或以生动传神著称,风格各异,各有所长,嘉定竹刻的刀法独树一 帜,与各地不同。
2006年,“嘉定竹刻”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8年,“嘉定竹刻”被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目前,著名的嘉定竹刻传承人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竹雕刻委员会理事潘峰。潘峰从2005年起开始接触嘉定竹刻,从留青竹刻入手,现在主要进行嘉定传统刻法阴刻、浅浮雕、深浮雕的研究和创作。
未来展望
嘉定竹刻史上有名有姓的竹人共有一百三十余名,虽然经历过辉煌,但是也出现了后继乏人的景况,技艺有中断之虞。
为了拯救嘉定竹刻这一濒危传统工艺,区政府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启动了“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嘉定区文广局立即成立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并将处于濒危状态的嘉定竹刻列为首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嘉定竹刻与顾绣、沪剧、锣鼓书等一起,顺利通过评审,正式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12月,“嘉定竹刻协会”成立,流散的竹刻艺人有了自己的组织。
同时,政府部门还制定和启动了“竹刻保护五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为竹刻艺人建立工作室,举办竹刻培训班,培养竹刻后人,举办当代竹刻作品展览、讲座,编辑出版《嘉定竹刻》画册等。嘉定竹刻艺术馆的筹建工作也已经列入议事日程中。在中小学的课程中也加入了嘉定竹刻这一传统文化,可见国家对这一传统文化之重视。
结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旅游局等三部门制订的《上海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可拟定一些嘉定竹刻未来的发展路线:首先打造嘉定竹刻的通识教育,扩大嘉定竹刻的传播面,让嘉定竹刻走进校园、博物馆、培训机构等,文教结合,打造嘉定竹刻的美育平台,完善竹人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深入了解嘉定竹刻的传统技法,加强嘉定竹刻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将其技法分类存档,以供后世研究,进一步优化非遗保护;最后,进一步拓展嘉定地区竹刻文化的传播、消费功能,提升嘉定竹刻品质与品牌,深度挖掘其文化资本等。
总之,完善嘉定竹刻振兴制度,优化传统工艺社会生态,大力培养相关人才,发掘和运用嘉定竹刻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理念,丰富其题材和品种,鼓励技术和材料创新,提升当代设计与制作水平,不断提高作品和产品品质,集聚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优质资源,培育一批上海工匠和著名品牌,使嘉定竹刻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得到新的应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新需求。